逆反不应是孩子孤单的独舞
编者按:
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把青春期的问题单纯地以“叛逆”或“反抗”这样尖锐的词语来代表。对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变化期。孩子都不会是向着天空反抗的,不幸的是,被孩子当作反抗对象的,大多是他们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觉得,处在反抗期的孩子根本听不进他们的告诫。父母和孩子之间应以何种方式相处,才能避免潜伏在反抗期的种种问题呢?父母作出选择的过程,也是展示育儿智慧的过程,聪明的父母会正确地引导孩子,让这一段看起来虽有距离却不冷淡的缓冲时期变成孩子历练和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
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课业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做法,真的就能避免发生冲突吗?事实上,即使强迫子女专注于课业上,也只能暂时避开青春时期的反抗心理,而无法根本铲除。尽管从表面看来,这个时期充满了混乱、冲突,但是这段时期的历练,却能使其人生变得更为充实。在其他时期里,你绝对看不到如此快速的成长。——[日]品川孝子
逆反真的有理吗
■顾雪林
对于有一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的家庭来说,中国的许多父母往往要开始焦头烂额地应付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了。这些父母常常要分工,到底谁唱红脸谁唱白脸。开始时,他们往往信心十足:管了你十几年,莫非现在还管不了了?于是,父母和孩子开始了长达几年的较量,各家有各家的高招。父母在争吵和压制中步步为营,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禁止孩子看电视,禁止孩子上网,禁止孩子交异性朋友,极端的还去跟踪孩子、偷看孩子的日记等。孩子们则在争吵和反抗中冲破父母的种种禁锢,顽强地表现自己,他们可能会成为一个阳光少年,也可能成为一个抑郁的少年。很多父母在自以为是地管了孩子几年后,往往铩羽而归、一无所获,感叹逆反的孩子太难教育,这些从小很乖的孩子,要是不逆反该有多好!
日本颇负盛名的儿童教育家品川孝子认为,孩子逆反有理,她在《“逆反”有理——怎样应付孩子的“反抗期”》一书中说,逆反是孩子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变化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开始自立能力的学习,在其他时期里,你绝对看不到如此快速的成长。在逆反时期,孩子通过学习自立,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崭新的个体。由此看来,逆反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孩子从少年变为成人的过程,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过程。在逆反时期,父母们无疑是痛苦的,他们失去了过去那个乖乖的孩子,开始要接受今天这个会说“不”,要求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孩子。孩子们无疑也是痛苦的,他们失去了过去百般呵护、亲切和蔼的父母,开始要接受今天这样絮絮叨叨、婆婆妈妈、满脸狐疑的家长。
看了品川孝子的书以后,让我惊奇的是,中日两国的父母所面临的孩子逆反问题居然一模一样,孩子们的逆反表现也一模一样,父母对待逆反的态度竟也一模一样。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兴趣,想知道日本人是如何应付孩子的逆反期的,他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品川孝子认为,和逆反期孩子相处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变化。当孩子进入逆反期后,便会试图打破由双亲所塑造的人格,想要以自己的力量重新创造自我。因此,他们当然不愿意事事依从父母的指示。孩子和父母的冲突往往开始于一些小事,父母不应在小事上过于计较,可以让孩子在这些事上适当得胜,可以适当地丧失一些家长的权威,这是配合孩子成长的重要一步。当然,父母也不能事事让步,要有一些原则性的坚持。如果孩子在遭受父母的阻挠、反对而感到愤怒时,能退一步考虑到父母的立场,那将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成长带来极大的好处。
品川孝子还认为,父母应当以开明的态度处理和孩子之间的意见分歧。大多数逆反期的孩子早已不再期待父母能和自己的意见一致,他们年轻、接受新生事物快,常常认为父母古板、顽固、不开明。面对孩子的种种疑问,有些父母往往会以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敷衍地回答:“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变幻无常。”这样的答案很难让孩子满意。父母应当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对孩子说:“你是这样认为的吗?爸爸妈妈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肯定孩子的看法,和孩子交流看法,让孩子感受到自信和力量,这种使亲子之间更加亲近的简易方法,近年来颇受专家重视。
品川孝子指出,父母应当对孩子个性的发展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喜欢和容纳,而不是妄加批评。每个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个性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巨大的改变会使他们忍不住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抱以怀疑的眼光,常常会感到不安。当孩子很认真地想和父母讨论自己的个性和缺点时,父母必须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自我剖析,然后率直地提出自己的忠告。另外,作者还认为,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孩子像幼儿时期一样,每天围绕在自己身旁,任何事情都应该毫不隐瞒地跟父母说出来。而逆反时期的孩子可不这么看,他们面对父母烦人的询问,只好敬而远之逃回自己的房间。孩子逃避的态度往往让父母感到不安与不满,并希望把孩子拉回自己的身边,结果往往越逃越拉,越拉越逃。父母应当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既逃则莫追”乃是处理亲子关系的不变原则。当发现孩子渴望独处时,父母就应当适时地保持沉默。
日本人在教育逆反时期的孩子时,很多做法和中国人一样,很多困惑也和中国的父母一样,很多教育的结果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但我认为,品川孝子关于体谅、开明、容纳和放手等4个方面的建议,是值得很多正在对逆反孩子进行教育的中国父母们关注的。
用父辈的成长教育孩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晓霞
小弟青春期特别逆反,中考前曾经和一群小伙伴外出聊天而深夜不归,害得父亲让自己的学生满街寻找直至半夜。还有一次,小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特别郁闷,夜深后趁大家酣睡连喝了5瓶啤酒,然后醉倒在阳台上不省人事,直到天亮才被父母发现。还有他左手腕上那个深深的“忍”字,据他事后跟我们说,那是用烧红的铁丝弄上去的……这些都是小弟当年的“青春壮举”,他因此成了我们全家青春逆反的典型。当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灯,上高二时,历史老师方言很重,我听不懂,好几次在上课时和最要好的朋友一起逃课,去赣江边上的一位算命先生那里算命,或者干脆邀同学去教室顶楼的阳台上晒太阳以示抗议。
正是回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壮举”,亲眼目睹过弟弟妹妹的种种“逆行”,我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正值花季的女儿,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青春逆反。初高中时期,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意识日渐形成,又因为读书压力大,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老师成天叮嘱的也是学习和成绩,因而,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此时如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化解,往往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父母与老师大可不必为孩子的青春逆反伤心劳神,只要做到沟通顺畅、关爱到位,男孩女孩有所区别地对待,防患于未然,结果不会坏到哪里去——就连当年是逆反典型的小弟后来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兼青年雕塑家。
由于我理解并坦然接受青春叛逆,还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女儿叛逆时期的到来,结果女儿反倒不那么叛逆了。用女儿的话说,最多不过是偶尔在上课时迟到或有意与老师的解题思路唱对台戏之类的小事。其实,女儿不是没有逆反,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注意因势利导,把可能或将要发生的逆反行为及时转化成了女儿的创造性学习行为。上高一后,女儿念念不忘要去美国的高中留学,每次周末她一回家就给我们发布长篇报道,说班里的某某正准备托福和赛达考试,准备申请美国的高中去留学,然后要求我们帮她上网搜寻相关资料,联系学校。我不主张孩子这么小就离开父母独自出国留学,但她执意要去,我也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尤其在这个敏感的青春逆反时期。我就建议她:“何不自己亲自试试?”于是,那段时间女儿一有空就上英文网站浏览美国各个高中的相关信息,并且按照拟申请学校给定的时间期限独立完成了申请流程,之后,果然有一所学校给她来了回函,但女儿一看那所学校的排名不理想,自己首先就没了兴趣。但女儿说,她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看英文网页就像看中文网页那样熟练了。我告诉女儿,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培养了女儿的独立能力及对自己负责任、敢于担当的精神,还激发了她的创造性学习。
其实,无论什么时代,青春逆反都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必经的一个阶段。如果此时父母或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类型或程度的逆反表现,反而能促进孩子的快速发展。青春期本来就是一段躁动不安的岁月,是青少年渴望突破束缚获得独立成长的年龄。而对于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有些父母不是放任纵容、无所作为,就是严加管教、百般约束,其结果不是导致孩子的发展受阻碍,就是影响了正常的亲子或师生关系。我以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我们父辈曾经的成长经历教育孩子,或者努力同化顺应其变化,及时沟通,化干戈为玉帛,或者“无为”而为,以此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
人类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理应一代胜过一代。父母是在对自身及其孩子双重了解的基础上,根据遗传和变异规律来养育孩子的,为人父母者理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同样,老师也要为人父母,他们也有过青春年少,也有过叛逆行为,如果父母或老师能够反观自己的青春岁月,记得当时自己渴望独立、不堪束缚的感受,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就不会轻易“逆”孩子之“逆”,而是以亲身成长经历教育孩子,与孩子同行,共同度过那段美好的青葱岁月。
同化和顺应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处理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最普遍方式,也是父母面对孩子逆反行为时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如果此时父母能够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劝告或建议,努力转变孩子的观念,而孩子又能够顺利接受,达到同化目的,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甚至更加逆反,那父母就要适当地顺应孩子,并分析他的逆反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达到及时沟通,顺利化解,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面对青春期逆反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最高的境界和追求就是“无为”而为,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孩子之所以逆反,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却还要受制于父母老师的管教与约束,心里很不乐意。而此时的大人如果又不善于学习新鲜事物,再加上天然的代沟,孩子就更不乐意甚至很不屑听命于父母。与其如此,只要不是过分出格,还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家长不露声色地暗中观察,等他们碰到困难寻求帮助时再慷慨相助,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乐得自然顺应,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况且亲子之情或师生之谊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正是“无为”而为吗?
孩子需要确信父母是接纳和尊重自己的,当青少年感到父母处处与自己相悖并对自己施加压力时,就很难不叛逆了
我们渴望与父母彼此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万秋实
这是一节初一年级的心理课,我打算和学生们探讨有关“青春期逆反”的心理现象,即将升入初二的他们,大多已经进入青春期。我以一位女同学写下的心灵独白开始了这节课:又是普通的一天,当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觉得父母的唠叨比往日更令我心烦,老师的教诲也变得令我反感!似乎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正式加入了逆反期的行列。“是否有同学也觉得自己加入了逆反期的行列?”我问。很多学生用力地点头。“那你们反抗的对象通常是……”没等我说完,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父母!”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引发你的逆反?”我问。“他们还把我当成小孩子,家离学校那么近,还要坚持每天接送。放学时,那么多同学一起往出走,我一看见父母在门口等着,就非常不好意思。”一个男生首先站起来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